机械通气使用过程中,临床需要通过实时监测患者的各类参数、呼吸波形和呼吸环,来评估机械通气使用临床效果。机械通气波形使用广泛,尤其当患者情况出现异常时,可通过呼吸波形变化进行观察判读,对临床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期课程特别邀请广东省人民医院ICU邓医宇博士,进行“机械通气波形”专题讲座,欢迎聆听。
机械通气是在呼吸机的帮助下,以维持气道通畅、改善通气和氧和、防止机体缺氧和二氧化碳蓄积,为使机体有可能度过基础疾病所致的呼吸功能衰竭,给治疗基础疾病创造条件。各类呼吸机使用时有很多种模式,其中包括控制通气、间断指令通气、自主呼吸等类型的模式,还有其它一些新型的通气模式。本此课程特别邀请广东省人民医院ICU陈颖,对临床常用的机械通气模式的优缺点,及如何选择合适的通气模式,进行主题讲座,欢迎聆听。
重型颅脑外伤是神经外科的常见急诊,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而通畅患者的呼吸道,尽快纠正患者的低氧状态,是颅脑外伤的救治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在抢救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过程中,早期使用呼吸机,应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改善患者的呼吸状况及预后有明显效果。本期课程特别邀请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周建新教授,对“脑损伤患者的保护性通气”进行专题讲座,欢迎大家届时上线聆听。
镇痛镇静治疗是重症患者临床处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症脑损伤患者亦无例外。然而,现实情况却表现为镇痛镇静在重症脑损伤患者中应用存在争议,在不同单位中的实施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本期课程特别邀请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周建新教授,对“脑损伤患者的镇痛镇静目的与目标”进行专题讲座,欢迎聆听。
机体氧耗量和二氧化碳清除量反映了组织的新陈代谢率和有氧代谢的水平。危重早期的氧耗量预示着治疗结果,氧耗量高的患者更有可能存活,文中会用临床案例分析详细介绍早期能量代谢监测(氧耗量测量)的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