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SCCT CHINA精彩回顾(下)

    郭宁、李琳婧、沈云

       三天的会议可谓众星云集,精彩纷呈。来自国内外的众多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了冠脉,钙化,斑块和灌注的综合检查对减少心脏检查的假阳性率,更准确地预测心脏病重大事件& #40;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 MACE& #41;发生率的作用。

徐克教授在开幕式致辞上提出“精准医学,诊断先行”的概念。

       面对心脏CT中依靠形态学诊断是否缺血的局限性的问题,很多学者将研究聚焦到血流和心肌功能的评估。目前有创检查中的血流储备分数(FFR: Fractional Flow Reserve)依然是金标准。利用CT图像获取FFR& #40;FFRCT& #41;的出现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近年来多项利用FFRCT技术开展的多中心研究,取得了非常令人振奋的结果。在本次会议中,来自美国康奈尔大学的Xiong Guanglei教授和上海交通大学涂圣贤教授介绍了的FFRCT技术原理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此外测量腔内显影梯度 & #40;ransluminal Attenuation Gradient& #41;;来进行血流动力学研究和诊断心脏病也很活跃。心肌灌注和冠脉狭窄的结合,通过形态学和功能学对缺血性病变进行综合评估将是今后的研究热点。

心脏CT研究的深入与技术的发展和设备的进步密不可分,在本届论坛的主题发言中,来自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Harold Litt教授介绍了当前心脏CT领域最新的技术进展,在他的发言中强调了宽体探测器大范围容积覆盖扫描的独特优势,在可以覆盖整个心脏400px宽体探测器和运动伪影消除技术结合下,可以实现任意心率下的单次心跳& #40;One Beat& #41;心脏成像,并且可以有效地应对心率不齐、房颤等传统心脏CT中的难度问题。One Beat成像的扫描时间的缩短大大地降低了对比剂用量的需求,为患者带来更加安全的检查。400px宽体探测器可以覆盖整个心脏,保证了心脏每个层面“同时同相”采集,解决了大螺距技术所带来的“相位扭曲”问题。


另外,在功能成像方面,尽管CTP处于研究阶段,受辐射剂量、数据准确性、检查流程等因素影响尚未进入临床化的阶段,然而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新型等焦宽体探测器和ASiR-V全模型迭代等技术的出现从原理上解决了数据准确性的问题,剂量问题和硬化伪影问题,“同时同相”的采集方式有助于提高心肌灌注评价和腔内显影梯度 & #40;TAG& #41;的准确性,并带来4mSv以内的常规剂量心肌灌注,必将使CT功能学成像的研究和临床化向前迈进一大步。相信随着宽体CT的进一步普及,技术的不断进步,会有更多令人振奋研究成果的发布。

温馨提示:

       由国际心血管CT协会中国区委员会主办,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承办的国际心血管CT 协会中国区论坛(第四届年会)将于2016年10月28日-10月30日在北京友谊宾馆召开。让我们共同期待下一个SCCT的精彩呈现。


| 回复

登录后进行回复

发新帖
  • 回复
  • 点评
  • 评分
  • 分享

推荐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