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7月23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取消一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的决定》,共取消62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医药代表资格认证赫然在列。新闻公布后,外企医药代表一片哗然,有喜有忧!目前医药代表人数保守估计有100万人。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在中国出现的医药代表,在诞生之初的一段时间是一份非常体面的职业,高薪且专业性强。但如今在有些医院里,医药代表成了“过街老鼠”。从业过百万人的医药代表们将何去何从?如果裁员大潮真的来到,哪几类代表最容易被淘汰呢?

关键词:医药代表资格认定,取消,专业性,带金销售,淘汰

 

723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取消一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的决定》,共取消62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医药代表资格认证赫然在列。新闻公布后,外企医药代表一片哗然,有喜有忧!目前医药代表人数保守估计有100万人。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在中国出现的医药代表,在诞生之初的一段时间是一份非常体面的职业,高薪且专业性强。但如今在有些医院里,医药代表成了“过街老鼠”。从业过百万人的医药代表们将何去何从?如果裁员大潮真的来到,哪几类代表最容易被淘汰呢?

   



务院再取消62项职业资格 医药代表“中枪” 

此次,国务院取消的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共计25项,其中水平评价类24项,包括医药代表资格、外贸英语、IC设计师职业资格等;准入类1项, 即假肢与矫形器制作师。取消的技能人员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共计37项,均为水平评价类。《决定》指出,减少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是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重要内容。各地区、各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继续集中取消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从取消的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目录可以看出,此次取消的62项职业资格许可涵盖了通信工程师、IC设计师、国际贸易业务员、医药代表等行业资格,“含金”量较高。

 

“医药代表资格认证”制度早就存在于许多国家和地区,如英国、法国、美国、日本、中国香港等。而国内的“医药代表资格认证”,是由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药品研究和开发行业委员会(RDPAC)借鉴这些国家和地区现有项目经验而建立的,为整个制药行业未来可能实行的“医药代表”准入制度提供一个可行的选择。

   

RDPAC是由37家具备研发能力的跨国制药企业组成的非营利性组织。从2005年开始,RDPAC开始在会员公司中推行“医药代表专业培训项目”,旨在提高医药代表的专业素质,规范其推广行为,从而更好地发挥医务人员与制药企业之间的桥梁作用。这个培训项目也就是外企医药代表说的RDPAC考试,官方叫MRC考试,被37家会员公司列为各司医药代表资格考试。新人入司一段时间后一般会报名参加这个考试。

   

“医药代表资格认证”的考试内容主要包括医学基础、药学基础、行为准则和行业概述四部分,考察医学和药学基本知识,以及理解和掌握药品推广行为准则的情况,进而推断考生是否具备从事“医药代表”工作的基本条件和素质。据悉,815日新的一场RDPAC MRC考试即将在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杭州、成都召开,各外企报名也已完成。不知这批代表是否还需要参加考试吗?

   

从业过百万人的医药代表们将何去何从?

 

新闻公布后,外企医药代表一片哗然,有喜有忧:有的认为不应该取消,毕竟是可以证明自己实力的一个资质;有的则很高兴——再也不用参加RDPAC考试啦!

 

开展职业资格认证是国际上规范、约束某些特殊行业人员行为的一种通行做法,例如在建筑业的注册建筑师,在医疗服务业的执业医师、执业药师,已开展多年,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真正评价一种职业资格认证是否具有价值,除了薪资的标准外,更应看重整个行业以及行业相关企业对该证书的认可程度。

 

在我国正式公布的职业分类大典里,以前抑或是现在,均没有医药代表这项职业。行业内很多企业和医药代表都希望能通过开展职业认证,让这群终日奔走在临床一线,传递药品信息、收集临床反馈的辛勤劳动者,能成为国家职业分类大典中被认可的职业。

 

医药代表这个职业首次出现在中国大陆大约在上世纪80年代末期。当时的医药代表都是从临床医生转行而来,而第一批聘用医药代表的药企基本都是外资药企。因为当时国内药品少,尤其是刚打开国门,很多国内医生对很多进口药都不甚了解。而当时的医药代表绝大部分都是医生转行,然后经过跨国药企的严格培训,用的都是非常专业的教材,讲课的都是数一数二的医学专家,因此医院医生和医药代表之间是一种比较和谐的关系。因为医院的质量要靠医生水平的提高,而医生水平的提高的其中一个关键,就是得依靠医药代表所带过来的一些信息还有相关的学术支持。但是后来医药代表开始变质了:因为药品的增多,很多同类药的竞争加剧,开始出现带金销售和客情销售。

 

目前医药代表已经“人人喊打”,但是药企和医生之间正常的学术沟通和交流还是得进行下去。医药代表转型可以往哪里走?有些外企开始推广一种叫做“医学联络员”的模式。所谓医学联络员,一般是各自制药企业内部各个产品组的专家,负责开发教学材料并为项目提供支持,还有与相同治疗领域的学术领导者保持密切的关系。

 

医药代表制度在中国搞到现在这个地步,主要跟目前医院的盈利模式与医生的投入收入不匹配相关。医院或医生的收入来源主要是药品收益或器材设备检查项目的收费,这其中医生的收入至少一大部分来自药品盈利的灰色地带。当所有的医药代表都成了“坏人”,说明整个行业其实都存在问题。

 

另一方面,药企依旧要做学术推广。目前对于医药代表的收紧会清除掉一些非专业的无法真正做学术推广的人,用“医学联络员”代替。但是,如果目前医院自负盈亏以及医生的收入模式没有大的改变,从医药代表到医学联络员,肯定会出现换汤不换药的现象,单纯改变或者废掉一个职业并没有触及以药养医的本质。

 

如果裁员大潮来袭 哪几类代表最容易被淘汰呢?

 

1、非核心市场医药代表

 

2、没有重要客户资源的医药代表

 

3、新跳槽医药代表

 

4、新入行医药代表

 

5、专业性差的医药代表

 

6、企业人脉差的医药代表

 

7、不遵守合规的医药代表

 

8、不够积极主动的医药代表

 

医药代表本是医药行业不可或缺的职业,给医生传递最新药品资讯、收集临床使用反馈是其核心任务,而现在竟成为了“带金销售”的代名词。如今“医药代表资格认证”虽然被取消,但职业仍在。希望有一天通过国家不断的医疗改革及对医药代表的规范,这个职业能找回昔日的光彩与专业性!

 

 

(环球医学资讯供稿   责任编辑:Ada)

参考资料:http://www.g-medon.com/Item/41535.aspx

 


| 回复

登录后进行回复

发新帖
  • 回复
  • 点评
  • 评分
  • 分享

推荐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