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月4日,安徽省教育厅外事处处长耿尊芳从办公楼坠楼身亡,这是5月第一个星期内发生的第三起官员自杀事件。每每官员自杀消息被披露,公众更多关心事件背后是否隐藏腐败,但事后的调查表明,除个别官员确实因涉及腐败而畏罪自杀外,多数以自杀来结束生命的官员是心理健康出了问题,其中很多是得了抑郁症。让人艳羡的公务员群体何以成了抑郁症的多发地带?一些官员抑郁症的病因又在哪里?

关键词:官员,抑郁,自杀,升迁,腐败,行政问责,网络监督,社会问题,心理干预

 

    5月4日,安徽省教育厅外事处处长耿尊芳从办公楼坠楼身亡,这是5月第一个星期内发生的第三起官员自杀事件。每每官员自杀消息被披露,公众更多关心事件背后是否隐藏腐败,但事后的调查表明,除个别官员确实因涉及腐败而畏罪自杀外,多数以自杀来结束生命的官员是心理健康出了问题,其中很多是得了抑郁症。让人艳羡的公务员群体何以成了抑郁症的多发地带?一些官员抑郁症的病因又在哪里?

“抑郁”成官员死亡通报高频词

5月4日,安徽省教育厅外事处处长耿尊芳从办公楼坠楼身亡,这是5月首个星期内发生的第三起官员自杀事件。据当地官方信息,5月初,河北承德市兴隆县国土资源局党组书记、局长于会田、青海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州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金海宁先后坠楼身亡。在三则寥寥数语的通报中,均有追述死者生前“抑郁”、“失眠”、“情绪低落”的词汇。近年来,公务员因“抑郁”走向极端的事例越来越多。在中国抑郁症患者中,一个特殊而隐秘的群体浮出水面。58岁女处长耿尊芳的死,给日益引人注目的官员非正常死亡现象再添一例。

2015年元旦后,全国多地区的党政机关、高校以及企事业单位收到了转发自中组部关于“十八大以来党员干部非正常死亡情况统计表”的通知,官员非正常死亡现象引起了高层的注意。对于什么是“非正常死亡”,此次统计的说明书也做了专门解读,即因自杀、他杀、工伤、交通事故医疗事故、火灾等意外事故、死刑执行等原因导致的死亡。

有媒体统计,2000年至今的130余名官员非正常死亡被媒体公开报道过的案例里,大部分为自杀。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官员非正常死亡数量共计99名,其中52例被证实为自杀,34例在公开通报或报道的表述中为坠亡或溺亡等。

而中组部年初下发的调查表要求填报“死亡原因”时,有“自杀、他杀、其他原因”三项选择;而7个自杀原因选项位于前三的,分别是“涉嫌违纪违法;患有抑郁症等精神疾病;工作压力大”。

为什么大多数官员生前“未被外界发现”,其死后通报时“抑郁”却成为高频词汇?有分析认为,鉴于心理疾病的特殊性,抑郁症患者往往隐藏得很深,不易被外人发现,当被发现时,一般问题已很严重。另一原因则为,很多官员有心理压力,甚至有心理问题,但如果承认,同事、领导都会戴有色眼镜看待,这些官员担心这病影响仕途,甚至担心自己会被“拿掉”而选择隐瞒。而且官员看病的途径不多,他们担心医院泄露秘密。同时,在专家们看来,官员心理危机的产生与行政问责和网络监督对行政能力提出的考验也有很大关系。

身在官场 自古升迁一条路

有关专家认为,官员心理出现问题,职业本身的竞争压力大是最主要的原因,这也是公务员制度还不完善的体现。目前公务员制度刚性太强,官员价值的实现只有通过职务的升迁来体现。官员向商人、学者转变成功的只是个别案例,更多官员只有一条道路可走,如果得不到职位上的升迁将会产生焦虑情绪。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员说,同僚之间的激烈竞争也会使官员产生孤独无助的感觉,缺少发泄与沟通的渠道。官员若时刻担心竞争对手趁机抓住自己某个弱点,则心理压力过大是不言而喻的。

在一些受访公务员的理解中,所谓官场“潜规则”主要是微妙的人际关系。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副院长肖滨说,时下某些官员能否升迁,学历、工作经历、职业素养等有时并非决定性因素,重要的是“上面有没有人关照”。为处理好官场人际关系,不少官员费尽心思,心理压力因此而生。

担心医院泄露秘密 看病的途径不多

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心理医生李恒表示:“据我观察,近三年来有抑郁倾向的公务员就诊人数确实有上升趋势。”

在李恒的印象中,来医院门诊挂号的官员少之又少,即使来,也大多为开治失眠或抗抑郁的药。“他们挂号开药,不会多说话,不向医生透露更多,病历上往往只有失眠的记录。开抗抑郁的药也通常不会走医保。”

李恒接诊的大多数官员病人都是通过朋友介绍来的,大多是“约出去谈一谈”,“没有固定的时间规律,朋友托朋友的关系,信任感多一些。多数情况下帮人忙,也不收费的,针对不同情形会给出药物建议和心理治疗方案。”

这些患者中,既有因人际困扰而患病的,也不乏“待查”的问题官员,比如经济问题,有婚外关系的,“他们找到我,不会明说自己的具体问题。他们只说最近单位查得严,正开着会就有同事被带走。自己也担心经济上和社会关系上的问题。说到这一层,大家彼此都心照不宣了。”李恒还透露,没被“带走”前官员表现得“最焦虑”,“一般都是害怕吧。”

据悉,一线心理医生接触的很多公务员病人都有失眠的症状,这样“私密”症状往往更不足为外人道,小范围知晓。多数人都表现为心理压力大、焦虑、失眠等,而出现尿频、大汗淋漓、类似心梗的神经官能症患者只占到20%左右。

行政问责网络监督加压

新闻媒体的发达,网络监督的兴起,使得官员不得不面临公众的审视,承受着公众质询带来的巨大压力。很多情况下,官员只要一言不慎,就可能会丢掉乌纱帽。有些官员从事本职工作擅长,但面对公众则显得能力相对薄弱,感觉到力不从心,增添压力。

“现在的官越来越不好当了,看起来风光无限,但背后的苦衷没多少人知道。”一位到广东某县挂职的副县长表示。他感慨道:“不是担心工作出问题,就是怕人情世故处理不好,常常失眠,人还不满四十,白发却生了不少。”

原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局长李毅中也曾对媒体坦陈心迹:“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半夜来电话。”这句简短的话语正吻合时下多数官员的心态。

长期关注职场精英心理健康的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教授龙立荣认为,随着我国官员问责机制的不断健全和完善,官员对突发事件,如火灾、洪水和生产安全等的提防与忧虑等因素,使官员的心理压力倍增。

“部分主要官员对危机处理缺乏经验,使自身同时陷入能力和心理的双重危机,不但要手忙脚乱地处理善后事宜,还要承受来自上级和社会的压力,这也成为官员自杀的原因之一。”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李成言教授说。

毋庸讳言,一些官员常常处在利益诱惑和高压反腐的“冒险博弈”中,容易产生严重的心理危机。在社会资源分配过程中,官员面临众多的诱惑,使他们成为腐败的“高危人群”,但又同时面对高压的反腐态势。面对诱惑,要,还是不要,定力不佳的官员总会处在心理矛盾和煎熬中。

官员抑郁自杀究竟是医学问题还是社会问题?

李恒答道,近年公务员心理压力大,属于心理疾病的高危人群,他们承受的压力和风险都高于一般职业,尤其是位高权重的官,“签一个字,动辄涉及几千万的项目,压力和风险可想而知。”但官员如果因不能说的秘密,抑郁自杀后,并企图掩盖背后利益关系,那么这心理问题就不仅是医学能解决的问题了。

“所谓的抑郁或心理疾病,不能简单视为患病官员的个人问题,它归根到底是一个社会问题”,北师大心理学系教授许燕曾对媒体如是说。

官员心理干预迫在眉睫

官员作为公权人物,其自杀并非简单的私人事件,应属公共事件。官员存在心理危机,不但直接影响到工作,还影响到与家庭、朋友的关系,更严重的是弱化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有专家认为,面对接二连三的官员自杀悲剧,公众也将产生种种不良猜疑,导致对政府的信任危机,对政府施政能力和官员公众形象也造成较大影响。因此,有关部门应高度重视官员的心理危机干预。

 

  

(环球医学资讯供稿   责任编辑:Ada)

参考资料:http://news.163.com/15/0512/01/APCLUUEP00014AED.html

 


| 回复

登录后进行回复

发新帖
  • 回复
  • 点评
  • 评分
  • 分享

推荐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