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27日,最高检点名通报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院长王天朝受贿案,经查其收房产100套、停车位100个,腐败程度触目惊心。采购药品器械要收回扣,建楼要捞一笔,看病要收红包,一段时期以来,各种“潜规则”在医院内部大行其道,备受诟病。医疗腐败就是医疗界的蛀虫,聚集得越多,造成整个行业坍塌崩溃的几率也就越高。而为医疗腐败最终埋单的是患者。对于这种用患者的救命钱换取权力收益的行为,需要以零容忍的态度坚决惩治,规范医疗行为。那么,2015年医疗反腐将如何继续发力?如何才能做到“风雨过后是晴天”?

关键词:医疗界,老虎苍蝇,贪腐,院长,五大高发区,权力寻租,治理

 

4月27日,最高检点名通报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院长王天朝受贿案,经查其收房产100套、停车位100个,腐败程度触目惊心。采购药品器械要收回扣,建楼要捞一笔,看病要收红包,一段时期以来,各种“潜规则”在医院内部大行其道,备受诟病。医疗腐败就是医疗界的蛀虫,聚集得越多,造成整个行业坍塌崩溃的几率也就越高。而为医疗腐败最终埋单的是患者。对于这种用患者的救命钱换取权力收益的行为,需要以零容忍的态度坚决惩治,规范医疗行为。那么,2015年医疗反腐将如何继续发力?如何才能做到“风雨过后是晴天”?

 

医疗界“老虎苍蝇”频现形

   

在4月27日上午最高检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最高检反贪总局局长徐进辉说,今年以来,检察机关查办了一批重大典型案件,如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原院长王天朝受贿一案。在2005年至2014年期间,王天朝利用职务之便,受贿现金3500万元及价值8000余万元的房产100套、停车位100个。从这一组数据可以看出,王天朝的受贿行为可以称得上“大手笔”。此消息一出,立刻引起众人热议。

 

实际上,近几年来医疗腐败问题并非鲜见,而且呈现出“拔起萝卜带出泥”的“塌方式”腐败特点,上至院长科长下至医务人员一烂到底。2013年福建漳州医疗腐败案中,漳州市1088名医务人员、133名行政管理人员、二级以上医院全部涉案;2014年,安徽省检察机关反贪部门共立案侦查医疗卫生领域贪污贿赂犯罪案件108件,123人涉案,其中院长16人、副院长6人;2015年湖南浏阳多名基层院长接受调查涉嫌医疗器械采购腐败……

 

医疗领域腐败五大高发区

 

据悉,涉案人员主要是医院领导和部门主管。这类犯罪单靠个人很难完成,往往查处一案牵出数案,查获一人牵出数人甚至数十人,形成窝案串案。据介绍,医疗卫生领域腐败案件主要集中在五大领域:初核医保药品花钱通关、医药采购供应收取回扣、约定技术参数串通招投标、基建环节利用审核权索贿、借审批医疗执业资质敛财。

 

医疗腐败的症结所在

 

医疗腐败归根结底是权力寻租的结果。2014年,安徽省检察机关查办22名医院院长贪腐案件。这些院长主要通过药品采购、医疗器材采购、基建工程三个环节“以权换钱”。王天朝主政医院长达10年之久,除了以上述手法搞权钱交易以外,还在医院大搞人事腐败,将权力用到了极致。腐败到这般地步,与他在院长位置上10年没动窝不无关系。

 

一个人在工作岗位上干九年可以收获什么?作为医生来讲,可以积累技术,积累经验,救治很多患者。而王天朝作为一个医院领导人,不是想着怎样提升医院水平,为患者开辟更方便的看病通道,而是想着怎么往自己的腰包里捞钱。如果中国多几个像这样的院长,中国医疗事业的发展还有什么希望?期待有关部门抓住医院院长权力寻租特点,深挖细查,清除医疗腐败分子。

 

腐败成本谁埋单?

 

医院院长贪腐,其腐败成本无疑只能向无辜的病患转嫁。人们抱怨看病贵、过度医疗,症结大都缘于此。因不合理的药价加成而形成的药价虚高,难经专业拷问的过度医疗,其中折射出的腐败成本,作为相对弱势的病患,除了任由盘剥并为之埋单,又能如何?安徽一些百姓抱怨“医生给你开的药够吃半年,动不动就让你做个CT,没个一两千出不了医院的门”,绝非虚言。

 

2015年医疗反腐将如何继续发力?

 

1、卫计委:将巡查41大医院 分3年完成 患者可参与巡查

 

国家卫计委近日下发《大型医院巡查工作方案(2015-2017年度)的通知》,在今后三年内巡查41家医院,将反腐倡廉作为巡查工作重点,并通过设立举报箱等方式,让患者参与到巡查行动中,真实反映患者诉求,切实解决公立医院存在的诸多问题。

 

2、“药改”剑指以药补医、药品虚高、购销腐败痼疾

 

作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关键环节,公立医院的药品采购关系着药品价格、流通秩序和行业发展。如何让这一关键环节更加完善透明?“药改”要解决哪些问题?国务院医改办负责人日前就《关于完善公立医院药品集中采购工作的指导意见》回答了记者提问。

 

近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公告称,发改委会同国家卫生计生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部门联合发出《关于印发推进药品价格改革意见的通知》,决定从2015年6月1日起取消绝大部分药品政府定价,完善药品采购机制,发挥医保控费作用,药品实际交易价格主要由市场竞争形成。

 

3、摘除医疗领域腐败毒瘤

 

十八大以来,随着中央反腐力度的不断加大,各地也重拳整治医疗卫生领域违纪违法问题,窝案、串案连续被查办,医疗改革道路上的障碍逐渐被清除,改革的红利正惠及越来越多的人民群众。

 

如何才能做到“风雨过后是晴天”?

 

(一)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坚决杜绝明知故犯顶风违纪。

 

(二)加强学习,提高拒腐蚀能力。

 

1、药品卫材采购。照章办事,西药成药必须从规定配送企业采购,用好备案采购,坚决不允许从非规定配送企业采购。中药饮片和卫材必须从合法的生产与供货企业采购,即取得GMP或GSP证书。按规定,在采购药品时,首先要验明供货商的“正身”,查看供货商的身份证、供货企业委托书、供货企业的“药品经营许可证”,药品的生产企业许可证、本批药品的检验合格证并留存备案。通过核查这些证件,要确保购进的药品是合法的供货企业、合法的代理人供应的合法企业生产的合法产品。

 

2、设备采购。要严格执行医疗设备采购制度及政府采购有关规定。

 

3、基建工程与单位小修小购。坚持民主、公开、程序化决策。从动议、预算、选工队、安排负责人、合同签订、施工过程监督、变更记录、决算、付款都要集体研究,有记录。

 

4、经济合同要规范。

 

(三)慎交友,和遵规守纪的老实人打交道,依法依规办事情。

 

面对这种医疗专家们卷入的大面积腐败,有人说,应重新审思医疗卫生体制中异化的“院长负责制”,它理应以管办分开规避行政主导式的产生模式,并让职代会的积极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杜绝院长、科室主任们大权独揽。这些很有道理,与此同时,也不能忽略一个问题:在成熟社会中,作为医疗领域的专家或精英本该通过合法途径,依靠医疗技术获得与能力匹配的收入。但事实上,国内医疗专家被长年牢牢禁锢在体制内,待遇原地踏步,医技养医的路遥远又不现实,通过合法途径赚钱逼仄难行,障碍重重。一个鼓励专家开私人门诊的政策发酵数年之长,而真正走出来开自己门诊的专家寥寥无几。是专家们脑子出了问题,还是政策本身有硬伤?这值得深入思考。

 

 

 

(环球医学资讯供稿   责任编辑:Ada)

参考资料:http://www.g-medon.com/Item/39904.aspx

 

 


| 回复

登录后进行回复

发新帖
  • 回复
  • 点评
  • 评分
  • 分享

推荐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