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当前第 157115194 位来访者
论坛

摘要:有数据显示,20012011十年间,急性心梗患者86%ST段抬高型(STEMI),因STEMI住院患者的人数翻了两番。2016811日至2016814日,中国心脏大会(CHC)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举行。关于急性心梗尤其是STEMI的治疗,专家怎么说?

关键词:中国心脏大会,急性心梗,STEMI专家看法

  

在我国的全部死亡原因中,慢性病约占85%,其中心血管病则占慢性病的五分之二。     

 

2016811日至2016814日,中国心脏大会(CHC)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举行。本届大会由中华医学会与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主办,主题为“健康的心脏、更好的生活——创新·转化·合作”。

 

本届大会内容丰富,包括全体大会、美国胸外科协会与国家心血管病中心联合举办的心脏瓣膜峰会、心血管疾病热点峰会、40余个分论坛以及卫星会;对心血管疾病基础研究、流行病学和人群预防、心血管疾病影像和检验、心血管内外科治疗、护理等方面都安排了详尽的讨论。关于急性心梗尤其是STEMI的治疗,专家们都发表了哪些高论呢?

 

高传玉教授:根据最新指南阐述STEMI-ACS合并心力衰竭

 

在题为《缺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现状和进展》的精彩学术报告中,来自河南省人民医院心内科的高传玉教授根据最新指南推荐阐述了STEMI-ACS合并心力衰竭。

 

对于STEMI-ACS合并心力衰竭方面,高教授指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引起泵衰竭在临床上十分常见。根据2015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与治疗指南,首先应该评估患者的心功能情况,可借助Killp分级法,初步对患者的心功能情况进行了解。其次对患者进行危险分层。危险分层是一个连续的过程,需根据临床情况不断更新最初的评估,最高分级最能反映患者的预后。例如,高龄、女性、Killp分级II~IV级、既往心肌梗死史、房颤、前壁心肌梗死、肺部啰音、cTn明显升高等是STEMI患者死亡风险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此外,冠状动脉造影可为STEMI风险分层提供重要信息。高教授特别提到并高度赞扬了阜外医院蒋立新教授开展的CHINA-PEACE研究。该研究提出的“我国心肌梗死诊疗十年没有进步”的结果令人震惊、发人深省。尽管城市医院急诊冠脉介入治疗率显著高于县级医院,但静脉溶栓率远低于县级医院,致总再灌注率未优于县级医院,县级医院和城市医院中,住院到静脉溶栓的时间,在三十分钟内的比例均不足一半,城市医院39%,县级医院43%,远低于国际国内诊疗指南推荐的标准。最后,在治疗方面,对于发病12h内,伴心源性休克或心力衰竭等情况的患者,首选PCI治疗。合并心源性休克的静注正性肌力药物有助于稳定患者的血液动力学(如多巴胺和多巴酚丁胺),部分患者血运重建前置入IABP有助于稳定血流动力学,但对远期死亡率尚有争论。

 

刘斌教授:心梗后心衰合并心律失常的治疗

 

在题为《心衰合并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的精彩报告中,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心血管病医院院长刘斌教授讲述了不同类型心律失常的治疗方法。对于心梗后心衰合并心律失常的治疗,具体如下:

 

左心室收缩功能下降和心衰仍然是心梗的常见并发症,其中广泛前臂心梗的患者发生血栓栓塞、室性心律失常和心衰的风险较高。对STEMI患者要求及时再灌注治疗,首选直接PCI或立即溶栓后PCI。所有心梗患者如无禁忌证均应常规给予β受体阻滞剂治疗。左心室功能显著下降者应给予ACIE/ARB和醛固酮受体拮抗剂治疗。所有心梗患者均应优化治疗4-6周后再次评估,对于LVEF<35%合并NYHA心功能Ⅱ-Ⅲ级的患者应考虑植入ICDCRT-D。心梗后仍有心绞痛发作、或出现心衰/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应立即重新评估病情,可考虑血管重建以防反复缺血,和/或早期植入ICD或可穿戴式除颤器。

 

杨伟宪教授:急性心肌梗死研究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急性心肌梗死研究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的专题演讲,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杨伟宪教授主要阐述了在目前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现状下,需要反思及优化目前的再灌注策略;在我国目前经济及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情况下,溶栓治疗仍然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尤其是在无PCI医院和基层医院,新型特异性溶栓药物如rhTNK-tPA可以大大缩短FMC至开通梗死相关血管的时间,可大大提高溶栓治疗的血管开通率和安全性。

 

中国心血管疾病防控需全社会共同参与、完善相关政策

 

各国经验已充分表明,慢性病,尤其是心血管疾病,可防可治。如果可以控制主要的危险因素,就可以预防80%的心脏病、脑卒中、2型糖尿病,以及40%的恶性肿瘤。中华医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饶克勤表示,接下来的工作重点包括,第一,整合医疗服务功能和公共卫生行动,降低慢性病的共同危险因素,包括饮食失衡、锻炼不足、烟草、酒精、药物滥用等。第二,整合一级、二级和三级预防,特别是结合面向人群的策略和面向高危个体的策略。第三,加强多部门、多学科的密切合作,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完善相关政策。第四,需要广大的医务人员,尤其是心血管病防治专家对心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相关政策和干预措施进行深入的研究和讨论,为慢性病防治做出更大的贡献。

 

在高血压高峰论坛上,中国高血压学科泰斗刘力生教授率先发言。她表示,中国心血管疾病防控是一项巨大的挑战,心血管疾病防控不仅是医务界责任,仅由学会或专家发起的活动毕竟力量有限,因此政府支持非常重要。希望可以在政府主导下,经社会各方努力,争取可让每个公民平等享有医疗保障权益。

 

 

参考文献

 

[1] 高传玉,《缺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现状和进展》,CHC 2016

[2] 刘斌,《心衰合并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CHC 2016

[3] 杨伟宪,《急性心肌梗死研究中需要注意的问题》,CHC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