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当前第 157115343 位来访者
论坛


摘要:评判医改成功的标准是什么?这是一个无比重要的问题,因为一切关于医改的资源都会悄悄围绕着这个标准而分配运行。但答案是稀里糊涂的,甚至身为专业的医疗工作者也不是很清楚。但毋庸置疑的是,医改从来没投过医生这一票!

关键词:医改,成功标准,医生,安居乐业

 

 

评判医改成功的标准是什么?这是一个无比重要的问题,因为一切关于医改的资源都会悄悄围绕着这个标准而分配运行。在医改的过程中,医生的角色显得古怪。对这件利益攸关的大事,他们没有像经济学家、政府部门甚至普通民众那样,各自寻求表达的渠道与机会,反而沉默异常。

 

各种人群“评判医改成功标准”

 

从媒体对医改的报道来看,各种人群“评判医改成功标准”的答案如下:

 

1、穷人是否看得起病?

 

2、不再有尖锐的医患矛盾,医院不再驻扎医警,那就是医改的成功标志。

 

3、医改是否成功,从一个医生角度判断,就两个方面:一方面就是让一个医生在给病人治病时不再考虑能创多少收,不再考虑上面给下达的经济指标;另一方面就是在给病人治病时不再担心病人能不能承受得起自己的治疗,不再因为病人经济问题而放弃更适合病人的治疗方法。综合起来就一点,那就是让一个医生只为了治病而治病,不要再受那些乱七八糟的干扰了,那医改就算彻底成功了。

 

4、全国政协副主席、农工党中央常务副主席刘晓峰说,医改成功的标志在于群众满意。医改的初衷是让群众得实惠,享受到改革的红利,改革才能受到真正的拥护。

 

5、钟南山院士曾经表示,医改成功的标志有三个:大医院病人越来越少,但疑难病人越来越多;大部分病人都到社区去看病,而不是到大医院;医院和社区的病人都少了,健康教育明显增强。

 

……

 

医生:主角还是看客?

 

为了解决“看病难”和“看病贵”,国家推动了新一轮医改。经济学家、研究机构和媒体深深地卷入了制度设计的争论。而医疗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医生,却在声势浩大的争论中,保持着异常的沉默。

 

这些年来,医改不断放大招,之前有消息称花了四万亿来进行医改,医院大楼建得越来越漂亮,来看病的病人更多了,可是结果却不尽如人意!可以说,医改不断放大招,却唯独忘了让医生安居乐业。在以官员利益为主导的医改工程下,建更多的医院、更大的医院,引导和满足更多人的就医需求,拉动医疗GDP成为衡量医改成败的标准。

 

近年来,各种关于规培的制度陆续出台,要求医生们延迟就业,花更多的时间在进修、培训、学习上。针对儿科荒,鼓励内科医生转岗搞儿科。一切都要医者们配合完成,但唯独对改善医生的权利待遇只字不提,医生薪酬的改革从来都只是纸面馅饼。虽然近年来不断有鼓励多点执业,鼓励医生办个体诊所的政策出台,但谁都清楚这中间隔着一层多么厚的玻璃门,卫生管理者担心失去对医生们的控制。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原卫生部副部长黄洁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医改关键在于调动医生的积极性,“医生都不想干了,仗还怎么打”。黄洁夫认为,推进医改,首先应明确两个前提:其一,医疗服务本质是个市场,市场在医疗资源配置的过程中应当起重要作用;其二,政府的确是医疗体制改革的主体,但医生是主力,没有主力的支持,医改难以为继。黄洁夫说,“黄牛”能够炒高专家号的价格,恰恰从侧面反映了现有医疗体系的重大缺陷——没有合理衡量医生的劳动价值;没有对医生的付出,给予相匹配的回报。黄洁夫认为,建立合理的医生薪酬体系,让医生自由流动,才能调动医生参与改革的积极性。

 

如今,随着二胎时代来临,出现了儿科医生荒。儿科医生荒是一个医生工作透支和负荷过重的信号,无法再安居乐业下去,所以才有这种用脚投票。事实上,医改成功的标志应该是让医生安居乐业。只有医生稳定下来了,病人才会稳定有序下来,得到最精心的照顾。但这恰恰是当下最被漠视的一点,也是当下医疗行业的最大痛点之一。

 

 

(环球医学资讯供稿   责任编辑:Ada)

参考资料:http://www.g-medon.com/Item/45263.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