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随着神经影像学的飞速发展,其在卒中诊疗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甚至可以称的上是“imaging is brain”。

关键词:脑卒中,影像学,治疗策略,个性化治疗,预后评估,imaging is brain


对于脑卒中,医疗界有句俗话“Time is brain”(时间就是大脑),即症状发生后越短时间对病人进行静脉溶栓,越能降低患者残疾和死亡的几率,提高患者的预后生活质量。但光有时间貌似还不行,医生对脑卒中患者治疗决策的制定还得仰仗于医学影像。近年来,随着神经影像学的飞速发展,其在卒中诊疗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甚至可以称的上是“Imaging is brain”。

 

1981年,英国科学家提出了“缺血半暗带”的概念,并指出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缺血半暗带是临床治疗的靶点,这部分组织,如果得到及时救治,恢复血液灌注,可恢复正常;如果较长时间得不到血液灌注就发生死亡,导致脑梗死。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华扬教授多年前曾表示,影像学在卒中诊疗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这个领域的前沿研究必将在不久的将来为指导卒中诊断和治疗的决策提供更多的信息。神经影像学已经成为脑血管病治疗领域最重要的工具,可以为神经科医生和急诊科医生提供如何决定患者治疗策略的关键信息,如准确判断除了微小梗死和出血外的卒中类型;判断动脉狭窄和梗死;判断卒中的严重性,区别卒中部位是否为功能区、范围大小;判断患者是否需要血管内治疗或外科治疗;判定血流重建引起的再灌注损伤及侧枝血流情况;研究卒中的可能机制,计划长期预防方案。

 

2010年时,美国急性缺血性卒中影像指南提出,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急诊CTMR检查,二者可选其一。应用磁共振的diffusion诊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敏感性是0.99,特异性是0.92,应用CT诊断的特异性是1.0,敏感性是0.39现有的研究和指南都表明,在卒中的超急性期,采用MR模式和CT模式,都可以。MR模式的敏感性优于CTCT模式的特异性优于MR

 

201558日,中国脑卒中大会上,来自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黄力院长曾在影像论坛中针对“医学影像学对缺血性脑卒中诊断作用的思考”这一话题发表相关演讲。黄力院长表示,影像学对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主要作用首先是排除脑出血,其次是判断脑血管状态,能够迅速地确定哪类患者最有可能受益于及时抢救(重建血供)。在4.5小时,有条件的前提下,酌情对脑梗死病灶进行缺血半暗带评估,为个性化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影像学参考依据。

 

随着现代医学影像学的飞速发展,PETPWIDWI在临床中的应用,使得“半暗带”成像更加成熟,不仅能确定卒中患者是否能从溶栓中获益,而且有助于进一步理解缺血过程,提供治疗干预的机会。

 

责任编辑:Ada

参考资料:《中国医药报》、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等等

| 回复

登录后进行回复

发新帖
  • 回复
  • 点评
  • 评分
  • 分享

推荐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