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独立影像中心迎来春天

 

摘要:在我国随着分级诊疗的推进,大型公立医院新增设备受限、以及独立影像中心的政策限制放开,催生了独立医学影像中心的机遇。

关键词:第三方独立影像中心政策,标准,相继出台,分级诊疗,数量,模式,发展

 

在分级诊疗的背景下,第三方独立影像中心在美国生根发展已经超过30年的时间,并且市场占比高35%。相比较而言,我国因医疗大环境不适合和政策限制等原因,在国内发展缓慢。但随着医疗改革的推进,不仅整个医疗大环境在发生巨变,给第三方独立影像中心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而且国家也出台了系列政策来促进其健康发展。此外,影像技术的进步和临床医生对影像学的依赖提供了强大的驱动力。

 

医疗环境的巨变为第三方独立影像中心发展带来机遇

 

所谓独立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就是指依法设立的应用X射线、CT、磁共振(MRI)、超声等现代成像技术对人体进行检查,并结合病史、临床症状、体征及其他辅助检查,综合分析,出具影像诊断意见,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医疗机构(不包括医疗机构内设的医学影像诊断部门)。

 

美国在分级诊疗和个体诊所占主体的医疗格局下,独立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得到了飞速发展。根据Frost&Sullivan披露的数据,2009年至2015年美国医疗影像诊断市场从46.6亿美元扩张到87.1亿美元,几近翻倍。有数据显示,其中60%的市场贡献来自于医疗机构,剩40%的市场贡献来自于第三方独立影像中心。而从医疗影像中心的数量上来看,截至2013年,完全独立的影像中心约2421家,占比约35%,基本符合其在市场规模中的占比。

 

美国独立的第三方影像中心之所以能够蓬勃发展,是因为相较于完全隶属于医院的影像科,其有自己的竞争优势:

 

首先,保险公司需要为在医院影像科检查的病患支付更高的费用,而病患却不一定得到更好的服务;从目前的病患调查来看,第三方影像中心拥有相对低廉的价格以及更优质的服务。

 

其次,第三方影像中心可以更为灵活或者更为及时的安排检查时间,方便部分特殊病患的需求。

 

此外,相较于影像科一些特许读片医生(Sub-specialized Radiologist)相对匮乏的地区和医院,独立影像中心也能提供更全面的医疗专业服务。

 

与美国第三方独立影像中心发展如火如荼相比,我国的才开始逐渐崭露头角。随着分级诊疗的推进、医生自由执业的未来趋势、医生集团雨后春笋般的涌现、私立医院的蓬勃发展以及医保控费的需要,为第三方独立影像中心带来发展机遇。

 

对于私立诊所、中小型私立医疗机构以及医生集团来说,购置大型影像检验设备面临资金和审批两大困难,但如果在区域内有独立影像中心,实现资源共享,则不需要自行购买大型设备,避免了重复建设的浪费。同时,独立影像中心通过分流医疗专家和远程会诊等手段,达到分流患者的目的,缓解大医院“看病难”的现状。

 

独立影像中心“国标”出台 将促进该产业的蓬勃发展

 

有报道称,包括独立影像中心在内的私立医院发展受制于人才引进难、资金筹集少、隐形歧视多等因素。2016年7月初,国家卫计委体改司司长梁万年透露,“十三五”医改规划将于近期印发,而其核心内容之一就是加快社会办医。2016年8月,国家卫计委正式颁布《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基本标准和管理规范的通知》。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又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国家政策和标准的相继出台,确立了第三方诊断机构尤其是独立医学影像中心可以作为独立法人运营,并独立承担相应法律责任,为国内独立医学影像中心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从国家层面制定标准和规范,标志着独立影像中心这个在我国新兴的事物从此将有章可循,走向正规。

 

对于此次国家卫生计生委规范文件中关于“8名中级以上职称、16和64排及以上CT各1台、1.5T及以上磁共振成像系统1台”等要求,有业内人士担心人才和设备的门槛过高,会制约独立影像中心的发展,不利于大面积推广。对此,平安好医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平安健康检测中心)总经理曾群芳表示,这些规定,是对独立影像中心的积极推动,而非制约。一方面,只有在人员和设备方面达到一定标准,公立医院才可能认可独立影像中心的检查报告,使独立影像中心有较高的公信度;另一方面,成立独立影像中心最大的壁垒在于配置证和批文,此前,尽管国家多次出台政策,鼓励民营资本开办独立影像中心,但政策落地时,由于缺乏标准,各省卫生主管部门对审批非常谨慎,基本都持观望态度。如今,有章可循、有规可依,独立影像中心将迎来发展的春天。

 

虽然第三方独立医学影像诊断中心有诸多优势,但目前我国仅有:山东省医学影像研究所、上海世正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广宇集团和上海世正)、江西一脉阳光医学影像中心、平安好医医学影像中心等。但随着独立影像中心“国标”的出台,部分器械公司和医疗公司开始布局,据了解某跨国医疗器械公司和恒康医疗已经出巨资启动了打造独立医学影像诊断中心的工程。

 

美国与医学影像中心模式的比较

 

美国目前主要有两类医学影像中心模式,第一类是含设备的医学影像中心,第二类是虚拟影像中心的模式,只提供专家读片报告服务。并且美国大量的影像中心是以企业和医院或者医生集团成立合资公司的方式存在。以Alliance Healthcare Sevice为例,其14年独立影像中心有117家,其中与医院合作的有82家、与医生集团合作的有28家,真正独立提供零售业务的中心仅有七家。

 

在我国随着分级诊疗的推进,大型公立医院新增设备受限、以及独立影像中心的政策限制放开,催生了独立医学影像中心的机遇。据国金证券报告显示,目前国内影像市场规模在2000多亿,省会城市的影像中心规模在250~300亿,县级市影像中心规模在300多亿。未来,线上远程读片与线下第三方影像中心结合是龙头企业的主流模式。

 

独立影像中心初期的壁垒在于配置证、批文,而核心的竞争力在于专业运营能力。省会城市的独立影像中心需要与大医院进行差异化定位,通过提供更先进的设备和更好的读片服务,切入更高端的市场,以及做公立医院的互补服务;县级市的独立影像中心需要整合公立医院的影像业务,提供更有效率、成本更低的服务,提升公立医院的服务能力。而两者的运营都需要构建合理的共享机制,影像业务的开展需要依靠医院、医生进行引流,医院和医生核心主体的机制设置也是行业的核心竞争力。

 

基于线下影像中心延伸至线上的远程读片,较纯轻资产的云服务平台更有优势。轻资产的远程读片平台难点不在于技术,而在于如何获取稳定、高附加值的片源。线下的独立影像中心是流量入口,在中心体系内提供远程读片服务比纯粹轻资产的读片云平台更具操作性。纯轻资产的远程读片平台获取高价值的片子、提供标准化的服务、让医院或者患者愿意为纯粹的服务买单等是难点。

 

对于独立影像中心的发展,中国医院协会副秘书长庄一强提出两点建议:一方面,国家应该确定独立影像中心的机构等级,将其纳入“同级医疗机构检查结果互认”政策,同时,在医保上给予支持;另一方面,独立影像中心服务人群应定位于基层医院患者和大医院罕见病患者,在弥补基层检验设备不足的同时,实现差异化发展。

 

(环球医学资讯供稿   责任编辑 :Ben)

 

 

| 回复

共 2 个关于第三方独立影像中心迎来春天,每天更新的回复 最后回复于 2017-11-22 22:44:29

1#
栾海 发表于 2017-11-22 22:44:16

谢谢,目前大家对独立影像中心不太了解,终于见到好帖了

2#
栾海 发表于 2017-11-22 22:44:29

谢谢,目前大家对独立影像中心不太了解,终于见到好帖了

首页 1 尾页

登录后进行回复

发新帖
  • 回复
  • 点评
  • 评分
  • 分享

推荐帖子